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

30年间这片土地不断创造新奇迹

2020/4/19 12:52:22 作者:舒抒 王志彦 来源:上观新闻

  面对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浦东用“五大倍增”计划回应意外挑战,承接一以贯之的使命,也为下一个“浦东奇迹”立下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新落点。

  近日,伦敦、新加坡、迪拜等全球知名金融城,都收到了一封来自上海陆家嘴的邀请信,邀请他们于近期,出席全球金融城首次视频大会,共商疫情之下金融业的振兴与合作。在刚刚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上海上升至第四位,与第三名东京只有1分之差。

  

  今天的浦东,已经成为了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丰富、金融机构最集聚、金融交易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历经30年开发开放,这片昔日东海之滨的滩涂,早已变身为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

  去年6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出台支持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若干意见,步入“而立”的浦东将在不久的未来,实现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的新目标。从30年前站在地球仪旁思考浦东开发,到30年后“再造一个新浦东”,这块热土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亦是不断彰显新时代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道路,持续展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扇窗口。

  (一)为上海破题

  对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上海集中爆发的“城市病”,不少上海人或许仍然记忆犹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城市面貌落后,城市发展空间接近“天花板”,“宁要浦西一张床,勿要浦东一间房”亦街知巷闻。

  1980年10月,解放日报头版刊发的题为《十个第一和五个倒数第一说明了什么?》一文,就细数了上海在工业总产值、出口总值、财政收入等10个方面的“第一”,以及这座大都市彼时在人均道路面积和绿化面积、人均居住面积、市区癌症发病率等五个“倒数第一”。

  对于“上海将往何处去”的思考持续了整个80年代。当全国的改革开放热潮已经势不可挡时,上海却面临着“新增长点在哪里”的关键抉择。1990年4月,冲破层层迷雾,浦东开发开放的号角正式吹响。一项跨世纪的国家战略在浦江东岸的东海之滨,开始一步步化为现实。


    1994年从浦西看浦东,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一枝独秀”,是上海第一幢超高层建筑。

  想要穿透内外交加的迷雾并非易事。浦东开发开放之初,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第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第一个出口加工区金桥出口加工区相继在浦东设立。一系列“挂牌”和“命名”,让“开发开放”在浦东有了真实“触感”。但其中困难,如今看来都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浦东开发开放亲历者、上海外高桥(集团)公司原总经理舒榕斌这样形容当时上海面临的挑战:“有土地,但没有钱开发。”

  “上海从浦东开发开放到自贸试验区建设,一直坚持自主创新,不搞‘政策洼地’,而是始终围绕制度创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王战表示,浦东的改革没有依靠向国家要优惠政策,而是采取新思路、新理念、新发展方式,实现农田滩涂变身现代化城区的转变。

  这便有了开发开放第二年,浦东“新思路”一次淋漓尽致的展现。1991年6月,上海市政府向浦东的陆家嘴、金桥、外高桥3家开发公司正式出让浦东9.7平方公里土地的使用权,3家公司采取“成片受让、开发、转让、再受让”的新方法运行,“资金空转、土地实转”的土地开发模式由此诞生。

  创新模式一举激活这片沉睡的土地。截至2001年土地空转制度基本结束时,浦东共计空转出让土地88.6平方公里,占同期土地出让总面积约80%,用61亿元资金投入撬动了700亿元的市场。“观念一新,土地成金”,让浦东开发开放伊始面临的一步“死棋”,满盘皆活。


图片说明:洋山深水港 叶军 摄

  浦东开发开放,改变的不仅是浦东的命运,更是上海的命运。“浦东城市功能的优化,也带动浦西、带动上海的城市空间从江域向海域扩展,让上海有了更大的战略发展空间。”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权衡表示。

  坚持跑出发展的加速度,使浦东的地区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2734亿元,财政总收入从1993年的11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4316亿元。浦东以全国1/8000的面积,创造了1/80的GDP和1/15的外贸进出口总额,成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二)为全国服务

  2000年8月,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成立。当年,浦东GDP首次超过1000亿元。2018年,浦东新区GDP冲破1万亿元大关。不久后,这一数字将指向2万亿元新“关卡”。无论是“1万亿”还是“2万亿”,浦东既“靠自己”,坚持自主改、自主闯;也并非“只靠自己”,30年来不断加大开放力度、加快开放脚步,向世界“借脑”,把世界市场“搬”到眼前。

  1991年12月,南浦大桥正式通车后,上海市区迎来第一座越江大桥。浦东也随着黄浦江上方与日俱增的滚滚车流,进入一段快速发展期——

  1992年7月,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的国家级开发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正式开园;

  1993年10月,上海外高桥新港区一期正式开港,上海港年吞吐量迅速提升240万吨;

  1995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东迁至浦东;此后不到两年,渣打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老牌外资银行相继在沪开业,试点人民币业务……

  进入21世纪,浦东新区从形态开发进一步聚焦制度创新。2005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准浦东新区进行全国首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首要任务就是率先探索政府职能转变。“这意味着,浦东的改革发展比较早地触及到了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为后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单一窗口’的制度创新奠定了基础。”权衡说。

外高桥

  浦东开发开放,意味着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对外开放开始由南向北转移。浦东的每一步发展节点,都遵循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对照着国家战略进行——从服务长三角,到服务长江流域,再到服务全国,改革创新的辐射梯度逐渐向纵深转移。

  上世纪80年代,如今的“包邮区”苏浙沪曾出现一阵“星期六工程师”热潮,“不拘一格借脑袋”,到了90年代浦东开发开放后,进阶成为“配合开发促发展”。苏州借助浦东开发开放东风,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到2000年,已建成一座能与浦东开发相呼应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传统工业比重由过去的49%下降到31%,苏州市区以电子信息为主的新兴产业占到57%。“风从浦东来”让拥有2500年历史的姑苏古城焕发了全新生机。

  “浦东经验”不仅跨越黄浦江,更沿着滚滚长江水,一路向西辐射至广阔的长江经济流域。

  1996年11月13日,美国英特尔公司在中国建立的首家制造企业英特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在外高桥保税区动工,首期投资达9900万美元。开工典礼上,时任英特尔中国区第一任总裁的简睿杰(Jim Jarrett)如此评价“浦东速度”:浦东工厂是英特尔在全世界落地最快的工厂。这样的速度延续到了23年后,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2019年初动工,年底投产,分秒都不懈怠。

  时间拨回20年前。随着惠普、英特尔等一批国际高端企业落地、扩容,外高桥保税区形成了世界高端企业发展的汇集地,也成为中国参与国际贸易、国际竞争分工最具代表性的缩影。因此,当2003年英特尔宣布将在四川成都投资建厂时,上海浦东借助高端外资形成的资金聚集、产业聚集、人才聚集经验,开始在中国西部培育起新的经济增长极。


图片说明: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孟雨涵摄

  (三)为改革传承

  “1998年我到花旗银行工作,‘三件套’还不见身影,现在陆家嘴已经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地方了。”作为参与浦东金融开放的一名“老兵”,花旗银行(中国)前副行长裴奕根将自己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归结为2014年花旗中国率先推出全自动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

  这一创新,标志着上海自贸区外首批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全面启动,也是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向外辐射的标志性里程碑。截至目前,上海自贸试验区本外币一体化运作的自由贸易账户已经累计开立13.2万个,本外币融资总额达1.7万亿元。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以陆家嘴金融城为核心向外辐射,30年间,浦东金融要素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累计达13家,银证保持牌类机构1078家、金融专业服务机构2000余家,外资资产管理公司占全国总数90%以上,上海期货交易所商品期货和期权成交量已跃至全球第一,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总市值和IPO融资额均名列全球前四。

  眺望黄浦江,百年历史的外滩与高楼鳞次栉比的陆家嘴,无疑是过去30年间上海“东西联动”发展的最佳印证。从上世纪80年代的“西强东弱”,到90年代“以东带西”,进入2010年后,上海浦西借助浦东开发开放创造的新增量,有了“喘口气”的时间窗口,伴随着市区1000多根工厂烟囱拆除而腾笼换鸟的,是制造业的腾挪和产业重组。进入新时代,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科创板注册制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又为上海的“东西互动”提出了新任务。


图片说明:张江中芯国际孟雨涵摄

  在张江人工智能岛,“建岛”短短一年间,就集聚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人工智能企业和应用场景;几公里外的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3平方公里园区内将新增百万平方米研发空间,实现集聚千家企业、汇聚十万人才、形成千亿产业规模的愿景。

  这只是28年来,张江从“遍地黄土”到“遍地机遇”的两段生动剪影。随着张江集成电路产业成长至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即将突破千亿、人工智能产业不断产生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浦东“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蓝天梦、未来车、数据港”的六大产业版图也日渐清晰。滩涂与农田之上拔地而起的,是30年来自主探索的产业奇迹。

  “坚持双向开放、双自改革、双层创新,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坚持党的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浦东开发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最佳体现,也对当下的疫情防控有重要意义。”王战表示。

  2020年,上海将基本完成经济、金融、航运、贸易“四个中心”建设。疫情无法动摇经济发展的节奏,面对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浦东用产业能级倍增、项目投资倍增、功能优势倍增、土地效益倍增、服务效能倍增这“五大倍增”计划,回应意外挑战,承接一以贯之的使命,也为下一个“浦东奇迹”立下了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新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