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农门”后,为何她选择回浦东“乡创”?
2020/11/10 8:56:01 作者:朱贝尔 唐风立 来源:东方网
东方网记者朱贝尔、唐风立11月10日报道:阮林芳的微信头像是一张背影,那是她回乡路上的留念。微雨中,她一手撑伞,一手拖拉杆箱,走在柏油路,两侧金灿灿的水稻被风吹得轻摆,远处隐约可见高架和轻轨……从“逃离”到回归,她有说不完的故事:“这里一草一木,都如此亲切,如今我只想在这里‘大展拳脚’。”
阮林芳,乡创空间创始人,她参与的海沈村改造,是浦东推进的美丽庭院建设试点之一。该项目有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底板。
“大胆”选择回乡创业
阮林芳出生在浦东书院镇的一个小村庄,从小父母勉励她跳“农门”:“好好读书,离开农村,才有出息。”长大后,阮林芳不负父母期望,从浦东奔向浦西,求学、工作、创业……过上了别人眼里体面的生活。
阮林芳坦言,自己很少回浦东老家,因为“换乘3条公交线,摆渡,还要步行半小时才能到家。”往返市区与农村,常常要花费她一天时间,“但现在不一样,轨交16号线送到家门口,开车也很方便,高架直达。”十八大以来,浦东外环线南北交通建设开始加速。上海地铁18号线与沪南路高架目前正在紧密建设,浦东将再增高能级主干路。
交通便利了,城市与农村自然有一种连接;回乡次数多了,阮林芳萌生一个念头——回乡创业。
这是一个“大胆”的选择,很多人不理解,却让她动心。“可能有一种情结,看着乡村,总想为它做些什么。”阮林芳经常回想起儿时乡村那满满的人情味,“又正逢这些年,国家大力提倡乡村振兴,我认为农村这片天地大有可为。”
乡创空间“小试牛刀”
惠南镇给她机会。2018年,阮林芳和团队第一次来到海沈村,“当时海沈村正在筹划,以文创赋能的乡村改造计划。虽然之前对海沈村不熟悉,但我觉得这是个可打造的地方。”
决定在海沈村开启“乡创梦”后,阮林芳将目光聚焦在村里一个破旧不堪的仓库厂房上,计划把它改造成一个乡创空间,“年轻人在乡村的‘大本营’,吸引更多有情怀、有想法的年轻人加入进来。”
团队刚进入海沈村时,村民不看好。“他们以为我们只是三分钟热度,毕竟,哪有年轻人愿意回来,村里没什么能留住年轻人。”阮林芳决定让这里有点吸引力,“咖啡、文创产品一个都不能缺,只有让年轻人在农村体验到这些元素,他们才会慢慢回归。”
“我来之前,海沈村没有一家咖啡馆,农村面貌也比较破旧。”阮林芳说,“记得乡创空间开门后,我邀请乡亲们来喝咖啡,告诉他们这是用埃塞俄比亚咖啡豆磨制的咖啡粉,并给他们演示了手冲咖啡的全过程。村里老人有的是第一次喝到咖啡,他们惊讶的同时也很开心,‘以后亲戚朋友来村里,也可以请他们到咖啡馆坐坐了’。”
探索乡村“长效输出”
仅有咖啡,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乡创空间,阮林芳收获村民的认可与信任。之后,她又着手在村里打造“和合小院”,将5户相邻的村民庭院统一改造,还原儿时邻里亲密的氛围。这回,村民对她的想法十分支持,纷纷在设计改造中表达自己的意见,阮林芳也尊重他们的想法,鼓励村民参与其中。
在深入挖掘,细致裒集,爬梳剔抉后,阮林芳制定了创业主要方向——盘活乡村闲置低效的资源:人、房、地。
阮林芳带着在城市当中一些工作经验,把海沈村看作是一扇没有大门的园区,孵化助力乡村振兴的项目。“我们将目光锁定在如何能够让乡村更加长久有效的输出”,阮林芳根据每个村的特色,为其制定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民宿怎么做、餐饮怎么做,我们一步步摸索,希望在未来和大家携手共进。”
浦东全面推进美丽庭院建设,全区共评选星级户家庭13.51万户。在此基础上,浦东启动美丽庭院“提升型”和“特色型”建设,已完成21 个镇 66个村美丽庭院“提升型”建设和18个村美丽庭院“特色型”建设验收。
从逃离到回归,越来越多年轻人,像阮林芳一样,扎根这片土地,追求新事业。“阮林芳们”在不同时期做出的选择,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浦东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村地区发生的变迁,更因为“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实施,改变人们对乡村的观念和看法。
毕竟人来人往,乡村才会更有活力。
点击进入专题:风好正扬帆——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