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三十而立

昔日第一高楼“金茂大厦”诞生记

2020/11/9 9:04:24 来源: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口述前记】

  刘山在,1941年3月出生。曾任北京市外贸总公司副总经理兼总会计师、北京市外贸局副局长,对外经济贸易部财务会计局副局长、财务会计局局长。1991年4月至1999年,先后任对外经济贸易部(1993年后改为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其间,参与了金茂大厦从项目决策、选址、设计到建设的全过程。1999年至2004年,先后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

  口述:刘山在

  采访:谢黎萍、郭继、黄啸、姚吉安

  整理:黄啸

  时间:2019年11月27日

  说起金茂大厦,可以说是浦东开发开放过程中对外经济贸易部(现商务部,以下简称“外经贸部”)和上海市政府开展部市合作的一个典范。金茂大厦的建成,不仅创造了中国第一座超高层建筑的纪录,而且成为促进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开放的标志性载体,发挥了新时期中国经济、金融、贸易面向世界的窗口作用。我当时在外经贸部工作,有幸受组织委托,参加到这项工作中去,其间每年都要多次来往北京与上海,亲眼看着金茂大厦一点一点建成。

  立项率先呼应浦东开发开放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途经上海时,指出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这些讲话内容,对加快推动浦东开发开放意义重大。很快,2月下旬,外经贸部部长李岚清同志率部分直属专业进出口总公司负责人到上海浦东考察。在此期间,李岚清就外经贸部如何响应邓小平同志号召,为浦东开发开放起一个带头作用方面与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市长黄菊同志会商时,提出外经贸部要带头做些事情,把世界500强企业带到浦东,具体落实的项目就是在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建一个中国最高的摩天大楼,为对外开展经济、金融、贸易活动提供世界一流的硬件设施,为五大洲的客人提供最便捷、最周全、最现代的服务,达到近悦远来。

  我当时任外经贸部部长助理,部里就把这项工作的具体经办交给了我。经过几个月的沟通,1992年7月18日,我与浦东开发办主任夏克强同志,分别代表外经贸部和上海市政府,签署了《对外经济贸易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在浦东新区建造经贸大厦的合作协议》。其中上海市主要提供项目的环境、景观、交通配套,协助选址,并给予价格优惠;外经贸部负责落实所属专业进出口总公司筹集建楼资金。

  根据协议,上海浦东开发办为我们提供了位于小陆家嘴中心的上海肠衣厂周边地块。上海肠衣厂是我们外经贸系统的一家外贸工厂。我专门到浦东去看了看,觉得位置比较合适。当时我们是这样考虑的,在浦东开发开放初期,上海连接浦西和浦东一条主要的过江隧道——延安东路隧道,隧道在浦东出口的左边是东方明珠,上海方面提供的地块在隧道出口的右边。大厦建成后,就和东方明珠形成一左一右、一虚一实、一明一暗的布局。我们的大厦是一个经济实体,东方明珠是一个文化设施。东方明珠很亮,金茂大厦不能很亮,否则会影响住在里面的客人休息。但是金茂大厦的屋顶做得很漂亮,在晚上也是亮的。这当中还有一个小插曲,这个选址的地方原来有条烂泥渡路,就是现在的银城中路。刚听说的时候,以为是要在烂泥地上建高楼。上海的地质条件本来就差,为什么还要在烂泥地上面建高楼呢?后来才知道,实际上是路名叫“烂泥渡路”,并不是真的在烂泥地上建楼。

  根据协议,我们外经贸部需要组织所属专业进出口总公司筹资。我是从事财务工作出身,管了一辈子钱,清楚当时外经贸部下属的专业总公司在海外有很多经营项目,并且这些海外项目赚的钱,经财政部批准可以有20%的留成。于是,我就想可以让这些专业总公司从这 20%的留成里面拿钱出来建造大厦。我把我的想法和李岚清同志汇报商量,得到他的认可,并且明确了各个公司的出资比例方案。然后,我把各个专业总公司的老总们召集到一起,我开玩笑说这个是“鸿门宴”。我们给每位老总发一个信封,里面有要交多少钱的任务。当时有些专业总公司也并不一定都看好金茂大厦这个项目。他们自己也有很多项目需要投资。所以,我是以半行政命令、半市场化的形式来筹集资金的。说是“半行政命令”,是因为我打着李岚清同志的旗号。说是“半市场化”,是因为我们明确各专业总公司出的钱算作股份,出多少钱就算多少股份,以后金茂大厦的盈利就按股份比例进行分红。最终,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中国轻工业品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中国机械进出口有限公司等13家外贸系统的专业总公司和上海地方的1家外贸公司——东方国际有限公司,共14家企业投资金茂大厦,投资金额约40亿元人民币,其中最大的股东是中化公司,也就是现在的中化集团。各专业总公司按比例出资后,我们建造金茂大厦就有了启动资金,工程就可以开工建设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对在浦东陆家嘴建造的这座经贸大楼的名字进行了商议。如果仔细看外经贸部和上海市政府签署的“合作协议”,就会发现没有出现“金茂大厦”这个名字。那时,我们外经贸系统在全国其他地方也有建大楼,大楼的名字一般都有“经贸”两个字。但我们觉得如果上海的这幢超高层大楼也叫经贸大厦的话,是无法凸显我们想要在上海建造一座摩天大楼,成为中国经济、金融、贸易面向世界的窗口的目的。于是,李岚清同志、吴仪同志和我,还有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总经理,后来担任金茂大厦第一任总经理的张关林,一起商量给浦东的这个经贸大楼取个什么样的名字。经过商量,我们最终决定取“经贸”的谐音“金茂”为大厦之名。金茂大厦当时设计的楼层是88层,而“金茂”两个字的笔画凑巧都是八画,合起来是“八八”,正好和我们设计的层数一样,也符合我们中国人喜欢好口彩的传统。后来,确定门牌号的时候,浦东新区还给金茂大厦世纪大道88号这个牌号,为金茂大厦形成了很好的寓意。

  建设对标多样化、专业化、国际化

  对于如何建设金茂大厦,李岚清同志战略性地提出要做到多样化、专业化、国际化的要求。

  多样化主要体现在大楼的功能上。我们认为,作为中国第一高楼的金茂大厦,不能仅仅只有酒店,也要有写字楼和展览等多种功能,要把金融和贸易的功能摆进去,成为一个综合性、多元化的大楼。专业化主要体现在建设过程中。也就是这个楼到底怎么建设,明确一定要听专家的意见。李岚清同志说,我们都是搞经济的,不懂建筑,不要过多干预专家的工作,这就是专业化。至于国际化问题,主要根据金茂大厦不仅是上海浦东的一个标志性建筑,还要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超高层建筑,因此,一定要跟得上国际最新的建筑潮流。

  为此,1993年2月,我们邀请国内外6家设计师事务所参与金茂大厦设计方案竞赛。任务书上明确主要功能是办公、酒店、观光和商业零售。这家设计事务所都是具有设计50层以上超高层建筑经验的知名事务所,分别是日本的日建设计,美国的波特曼公司和SOM公司2家,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的1家,中外合资的1家,国内的1家。我们请他们每家设计出一个完整的方案,他们的设计方案无论是否选用,我们都支付一笔设计费用。

  5月26日至28日,在所有方案出来后,我们组织了由17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除了我和建设部的周干峙副部长外,剩下15位评审专家都是国内外顶尖的。我们对6个方案进行逐一评审,认真听取每一家公司的设计创意。经过讨论,最终,SOM公司的方案打动了我们。

  SOM公司的方案提出,中国建的这个超高层建筑要成为一个地标,一定要跟上时代,同时还要有民族的内容,要有中国元素在里面。因此,为了做到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结合,SOM公司的设计师专门考察了中国所有著名的古塔,如西安大雁塔、大理崇圣寺三塔、苏州虎丘塔等,最后选择以中国的古塔作为设计样本。选择古塔作为样本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塔的结构是中空的。作为一个超高层建筑,如果都是实心的,那么在上海这种松软的地质上建设,承重方面会出现问题。所以,金茂大厦的中间被设计成空的。现在,如果从金茂大厦的顶层观光厅向下望,可以一直看到56层酒店的中庭。除了金茂大厦主楼综合了超高层建筑和中国元素,其裙楼和主楼合在一起看也颇具寓意,高88层的金茂大厦就像一支笔,源于古塔的厚重基座——裙房,设计成一本打开的书,与大厦的垂直形象形成对比,寓意书写浦东的改革开放,书写上海的改革开放,书写中国的改革开放。

图片说明:几家设计师事务所设计的方案模型图

  当然,其他几个事务所的设计也各有自己的特色。如日本事务所的设计把整个建筑设计成一个V字形,象征着中国的胜利。美国波特曼公司的设计,则有很多它独有的波特曼空间设计。但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SOM公司这个既现代化、又有中国元素的方案。我们专家评审小组形成评审意见后,还请李岚清、吴仪、吴邦国、黄菊等领导同志看,大家也都比较倾向美国SOM公司的设计方案。接着,美国SOM公司又用半年的时间对设计方案进行了深化完善。1994年1月至2月,邓小平同志在上海过年,我们抓住这个机会,把设计模型搬到西郊宾馆给邓小平同志看,征得了他的同意。

  1994年5月10日,在经历了选址、筹资、命名和设计方案确定等各项程序之后,金茂大厦正式开工建造。

  当然,金茂大厦的建造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一是资金问题。虽然,让各个专业公司交了钱,但那只是启动资金,大概是2亿美元。实际上,金茂大厦建成共投入资金约5亿美元。其余的资金都是在建设过程中,开动脑筋,用金茂大厦做担保,再向银行贷款筹集来的。比如建设银行,当时王岐山同志任建行行长,给我们很大的支持。当然,作为回报,我们也在金茂大厦里,给建行留了一个很好的位置作为它的营业网点。1997年,当建设工程进入到最要紧的时候,我们又遇到亚洲金融危机的考验,不过我们还是咬紧牙关坚持下来了。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一次也没有出现拖欠工程款的情况。

  二是建设难度问题。当时,全玻璃幕墙的建筑技术比较成熟了,建设难度不算高。但SOM公司的设计方案,在全玻璃幕墙外面加了一个金属罩。这样做既能克服光污染,还做到中西合璧,使整幢大楼更为美观,但也增加了建造难度。还有,上海的地质条件其实是不适合建超高层建筑的。为此,我们打了一千多根桩。这些桩必须打到有岩石的地方,才能立得住,所以都打得很深,有十几米那么深。在挖基坑的时候,很不幸地遇上罕见的大雨天气,出现了涌水的情况,只得紧急从日本进口挡水用的设备。另外,拆迁也是一项很难的工作。一些居民不肯迁走,要反复做工作。张关林同志告诉我,他到拆迁户家里,一家一家去送月饼,请他们配合拆迁。后来,共迁走900多户居民,拆迁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得以完成。

  在建设过程中,我基本上每三个月要去一次上海,召开工作会,处理各种问题。上海外经贸委、建工集团的同志也都来参加,我们共同讨论,共同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困难。不过,总体来说,工程建设还是比较顺利的。这离不开部里的支持,离不开李岚清同志、吴仪同志的关心,离不开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否则这个事是办不成的。应该说,李岚清同志是最初倡议者,也始终很关心金茂大厦,他每次到上海开会,都要到金茂大厦去看一下。在建设过程中,上海市也提供了很多支持,上海市领导很重视这项工作。上海市外经贸委专门安排了一个副主任负责这项工作,和我对接。金茂大厦的建设还被列为当时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

  作为上海市的重大工程项目,我们金茂大厦的建设工作主要依靠上海本地的力量来完成。上海建工集团是建设工程的总承包。我当时在外经贸部,也搞过承包制,大大激励了部属企业的积极性。所以,对建工集团来说,能够做总承包是非常高兴的。当时,上海建工集团是第一次建这么高的楼,也是第一次做总承包,虽缺乏经验,但也格外重视。为解决缺乏经验问题,我们同上海建工集团商议,必须邀请国内外专业公司共同参与。上海建工集团根据我们的建议,请了法国、日本、中国香港地区各一家公司作为总包咨询,共同参与建设。整个大楼的内部装修设计,是请美国的BLD公司做的。他们有一个法国工程师,在这里工作了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他根据大楼不同区域的功能,采用不同理念进行设计。从而使金茂大厦各个不同区域都呈现出不完全一样的装修风格,并把传统的中式韵味与现代摩登设计有机结合,时尚而又经典。

  经过3年多的建设,1997年8月28日,金茂大厦终于迎来了结构封顶的日子。那天,徐匡迪、赵启正等上海市领导都去了。吴仪同志和我代表外经贸部参加了封顶仪式,还有建设部的谭庆琏副部长等500余位嘉宾出席了封顶仪式。仪式上,徐匡迪、吴仪还有我,三个人在金茂大厦最后一根梁上签了字。这根梁吊装上去,整栋大楼就算是封顶了。

  “金茂”助推陆家嘴经贸功能建设

  1999年3月18日,屹立在上海浦东黄浦江畔的金茂大厦开张营业,当年8月28日全面投入运营,成为仅次于马来西亚吉隆坡双塔大厦和美国芝加哥西尔斯大厦的当时世界第三、亚洲第二、中国第一的高楼。

  在金茂大厦建成之前,国内的超高层酒店和写字楼运营没有先例可循。对此,我们部里研究决定成立一个公司,就是中国金茂有限公司。第一任总经理是张关林,他之前是中国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的总经理。我们把他调来上海,不仅参与负责金茂大厦的筹建,并且担任金茂公司的总经理。可以说,金茂大厦真正经营起来,就是从他手上开始的。后来,我们还从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调王宝臣做过总经理。王宝臣之后,我们外经贸部财务会计司还派出鲁梅同志担任金茂的总经理。2002年以后,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政企脱钩,部里就不再直接安排人选了。而中化集团出于自身业务发展的考虑,把其他股东的股份买过来,成为金茂最大股东,所以现在的总经理是由中化集团派出的张辉同志担任。

  金茂大厦的办公区域一开始即定位为“世界的办公室”,将主要客户锁定在“金融贸易类”和“专业服务类”。因此,在建设之初,金茂大厦就考虑到了银行等业态的特殊需求,比如楼板承重、供电、通信等。为了配合客户的需求,金茂大厦的物业24小时运转,楼内引入24小时便利店及其他各项配套服务。另外,金茂大厦很早就在楼里设了食堂,提供平价餐饮。在大厦管理方面,金茂(集团)公司跟国际最先进的设计建造和管理公司密切合作,形成了自己的制度规范。

  作为当时中国第一高楼,金茂大厦不负众望,逐步发挥起对陆家嘴地区的引领效应,对上海的对外开放,对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是有很大促进的。首先,它作为一个地标,树立在陆家嘴地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有力地带动了周边的人气,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把目光投到这里。开业之初,金茂大厦进驻客户结构比较复杂,有制造业企业,也有外企、金融机构、律所等,特征不明显。中国加入WTO之后,银行、基金、保险、贸易、投资类客户以及律所成为写字楼的主体并逐步固定下来。有些企业的地区性总部,比如IBM新兴市场全球总部,通用汽车亚太区总部和中国总部来上海之初也都选择金茂大厦。

  其次,李岚清同志提议建这个大厦的初衷就是促进贸易。我们外经贸部,就是管贸易的,金茂大厦的建成是外经贸部支持上海发展对外贸易的具体体现。特别是很多外经贸部下属的进出口专业总公司,比如中化等,进驻金茂大厦后,对促进上海的外贸发展,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金茂大厦也是一个好的载体和平台,使入驻的这些中字头公司,有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机会。过去,我们的外贸专业总公司,比如中化、中粮,在业务上相互之间是隔离的,各管各的,没有太多的联系。但是,在上海金茂大厦里,都集中到一个楼里办公,加上都是部里的直属企业,所以就有了比较多的来往。这就打破过去专业公司间不经常来往的局面。当时,部里也鼓励他们发展综合经营,他们在金茂大厦这个平台上,相互认识了,开展起跨界的经营也就更为方便。另外,当时给浦东新区的优惠政策,这些公司也都享受到了。这样也就实现了相互促进的双赢局面。

  同时,作为当时中国的第一高楼,金茂大厦也很快成长为上海的一张城市名片。位于53层至87层的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与大厦同期开业,并很快成为中外宾客入住浦东的重要选择,甚至出现一房难求的情况。金茂大厦设在88层的观光厅成为一段时间里浦东最著名的观光点。金茂大厦的建成,直接提升了整个陆家嘴地区的土地效益和价值,甚至可以说推动了浦东的发展。

  应该说,在金茂大厦建成后,有好多年在全国范围都没有能超过它的大楼。后来,在陆家嘴地区,又建成了环球金融中心和上海中心大厦两栋大楼,它们与金茂大厦共同组成小陆家嘴最美最高天际线。当然,很多人都说,虽然这两个大楼比金茂大厦高,但还是金茂大厦更耐看,更有韵味。

图片说明:韵味十足的金茂大厦及其内景

  现在,金茂大厦运营20年了,出租率始终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上。很多企业仍感觉,在金茂大厦里办公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金茂公司也开始了业务的对外拓展,在北京、深圳、三亚等地,还有上海的崇明岛,经营酒店、写字楼等高档物业,把管理运营金茂大厦的成功经验传播出去。“金茂”也成为一个很有价值的品牌。

    点击进入专题:风好正扬帆——浦东开发开放30年